【耐火材料網】
2016年4月26日工業與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和中國金屬學會,在北京科技大學會議中心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爐煉鐵CO2減排與利用關鍵技術開發"項目課題驗收會。工信部節能司高云虎司長、綜合處王孝洋處長和歐陽昊明,中國金屬學會高懷副秘書長和生產技術部孔令航主任出席會議。節能司邀請吳啟常等14位專家參與驗收。北科大張欣欣校長及相關校領導列席了會議。
高云虎司長首先代表工信部對各位專家的蒞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十三五"期間的節能減排工作進行了介紹,對課題驗收工作提出了要求。張欣欣校長對來參會的各位專家和領導以及各課題參會人員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情況。
高爐富氧噴吹焦爐煤氣技術課題(課題1)首先匯報了項目進展情況。課題承擔單位鞍鋼、鋼鐵研究總院、承鋼和五礦營口中板廠按期完成了高爐富氧噴吹焦爐煤氣技術的理論研究,進行了模擬計算和實驗室試驗,完成了多項噴吹焦爐煤氣工藝監測裝置和設備的研制。按期完成了450m3高爐噴吹焦爐煤氣的裝置建設,完成了450m3高爐噴吹焦爐煤氣工業試驗。焦爐煤氣噴吹量100m3/t(鐵),焦爐煤氣置換比達到0.58kg/m3,超過項目考核指標。按期完成4038m3高爐噴吹焦爐煤氣示范工程建設,開展4次噴吹焦爐煤氣試驗,共計噴吹焦爐煤氣1224萬m3。最大噴吹焦爐煤氣量達到49.71m3/t,超過25m3/t項目考核指標,焦爐煤氣置換比達0.49~1.46kg/m3,全部超過0.45kg/m3項目考核指標。完成了450m3高爐富氧噴煤系統工程改造和富氧大噴煤工業試驗。在富氧率8.2%時,噸鐵煤粉噴吹量最高達到223kg/t,焦比達到299kg/t,完成考核指標的85.8%。專家們對項目的進展和取得的成果表示滿意,對噴吹焦爐煤氣的置換比突破前人的理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高爐煉鐵技術(課題2)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理論研究,建立了全氧高爐仿真模擬系統,優化了工藝參數;開發了大噴煤條件下煤粉高效燃燒與氧煤燃燒器設計方法;確立了爐頂煤氣CO2脫除與煤氣調質和煤氣輸送與熱工制度;獲得了基于氧氣高爐條件下爐料結構對高爐運行影響規律;完成了120m3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高爐設計及關鍵裝置研究,開展了1000m3級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高爐方案設計研究。但存在著:該課題原計劃的120m3試驗高爐立項時,由于課題中試示范工程建設環保評價未獲通過,致使120m3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高爐工業試驗和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高爐技術經濟評價部分未能開展。
高爐煤氣的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課題3)開展了以高爐煤氣中CO、CO2為碳源制備甲醇的研究工作,開發了深度凈化催化劑配方及其批量生產工藝,確定了高爐煤氣深度凈化和高爐煤氣脫氮工藝技術方案;根據CO、CO2加氫合成甲醇的反應特性,以CO2活化為主導,創制了具有多活性中心的銅基復合催化劑及制備工藝,實現了富CO2條件下,CO和CO2共氫化制備甲醇,揭示了催化劑不同功能單元的協同作用機制,解釋了界面結構對催化性能的影響規律;建設了10kg/d甲醇合成擴試平臺,開展了CO、CO2共氫化合成甲醇擴試試驗,優化了催化劑裝填方式、溫度、壓力等關鍵工藝參數;確定了1000t/a高爐煤氣制甲醇示范線初步工藝方案;完成了3萬t/a高爐煤氣制甲醇的儲備方案設計。該課題通過10kg/d甲醇合成擴大試驗平臺,驗證了技術路線的可行性,基本解決了利用高爐煤氣CO、CO2共氫化制備甲醇的二氧化碳資源化的關鍵技術。但由于與該課題配套的120m3中試示范工程建設環保評價未獲通過,致使1000t/a高爐煤氣制甲醇示范線建設未能開展。
驗收專家們對課題二"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高爐煉鐵技術開發"的工業試驗和課 題三"高爐煤氣的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的半工業試驗,由于試驗高爐最終未能獲得環境保護評價,而沒能開展表示惋惜,認為未能建成實驗裝置錯過了在國際煉鐵 科技中實現重大突破的機會。鑒于國家科技計劃已經到期,建議取消課題2中"120m3爐頂煤氣循環氧氣鼓風高爐工業試驗"和課題3中"1000t/a高爐煤氣制甲醇示范線"考核的要求,予以通過驗收。
本次課題驗收會得到了北京科技大學的大力支持。
(中國金屬學會 生產技術與書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