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鎂質(zhì)澆注料的抗渣滲透能力差,易產(chǎn)生結構剝落,這一缺點使其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沈陽建筑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氧化鈦對鎂質(zhì)澆注料抗渣侵蝕性能的影響。
為提高抗水化性,試樣以結晶程度較完整的DMS-97電熔鎂砂為主要原料,以硅微粉為結合劑,采用表1中的配比,在砂鍋中干混1 min后,加水再攪拌3 min,使混合料流動性和稠度達到最佳,記錄澆注用水量,并采用振動澆注成型成40 mm×40 mm×160 mm的試樣,經(jīng)24 h養(yǎng)護后脫模,放入110 ℃的烘箱內(nèi)干燥24 h,然后分別在1 000 ℃ 3 h和1 400 ℃ 30 min條件下燒成。
表1 試樣的配比(w)/%
試樣 編號 |
鎂砂
|
添加劑
|
5~3 mm
|
3~1
|
1~0
|
≤0.088
|
MgCl2
|
硅微粉
|
TiO2
|
1#
|
25
|
35
|
25
|
15
|
3
|
1
|
0
|
2#
|
25
|
35
|
25
|
15
|
3
|
1
|
1
|
3#
|
25
|
35
|
25
|
15
|
3
|
1
|
3
|
4#
|
25
|
35
|
25
|
15
|
3
|
1
|
5
|
試驗采用靜態(tài)坩堝法,試驗用渣為LF爐渣(化學組成(w):CaO 53.63%、MgO 8.32%、Al2O3 13.92%、SiO2 19.30%以及Fe2O3 2.12%)。按表1試驗配方配料,做成坩鍋試樣,將各試樣經(jīng)110 ℃干燥24 h后,稱取LF 渣12 g裝入φ20 mm×35 mm的坩堝盲孔中,采用靜態(tài)坩堝實驗法,將試樣放入加熱爐中在1 600 ℃下保溫3 h。冷卻后,將試樣沿孔洞直徑部位切開,測量熔渣侵蝕深度和滲透深度,并以最大侵蝕深度和滲透深度為基準計算出各試樣的侵蝕指數(shù)和滲透指數(shù)。
由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加入氧化鈦的試樣侵蝕指數(shù)比未加入氧化鈦試樣的小,因此引入適量氧化鈦有利于提高試樣的抗侵蝕能力,且隨著氧化鈦含量的增加,侵蝕指數(shù)減小;但是加入氧化鈦后,試樣的滲透指數(shù)增大,且隨著氧化鈦含量的增加,滲透指數(shù)增大。
(摘編自《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