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按照《中國金屬學會冶金青年創新創意大賽評審規則(試行)》的規定,中國金屬學會對"冶金青年創新創意大賽"進行評審工作,共收到327份參賽作品,其中270份來自企業、57份來自高校。經評審委員會評選,產生一等獎14個(其中企業組11個,高校組3個);二等獎33個(其中企業組25個,高校組8個);三等獎47個(其中企業組38個,高校組9個)。
現將獲獎項目情況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期為2014年12月2日至12月9日。公示期間,對獲獎項目有異議,請實名以書面形式向冶金青年創新創意大賽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反映,并提供準確聯系方式和必要的證明材料。
冶金青年創新創意大賽獲獎項目表(94項)
序號
|
項目編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完成人
|
單位
|
組別
|
獲獎
等級
|
1
|
10
|
一種連鑄結晶器電磁制動應用的新工藝
|
金百剛、李立勛
|
鞍鋼
|
企業組
|
一等獎
|
2
|
16
|
低溫容器用7%Ni鋼研制開發
|
朱瑩光
|
鞍鋼
|
企業組
|
一等獎
|
3
|
25
|
延長鐵路道岔融雪器壽命及節能的技術改進
|
張紅波
|
鞍鋼
|
企業組
|
一等獎
|
4
|
255
|
優化點火爐爐壓控制降低三燒結煤氣單耗
|
王旭明
|
寶鋼
|
企業組
|
一等獎
|
5
|
81
|
研發新型的環件鍛造工藝,提高鋼錠成材率
|
韓斌、郭強、于宗洋、李濤、孫大力
|
撫順特鋼
|
企業組
|
一等獎
|
6
|
161
|
孔洞在線自動檢測儀SPD-3(含貼標機)
|
楊國義、畢士龍
|
武鋼
|
企業組
|
一等獎
|
7
|
163
|
冷軋汽車板表面質量自動評級系統的研發
|
容添
|
武鋼
|
企業組
|
一等獎
|
8
|
179
|
提高回用水量降低新水消耗技術攻關
|
顏斌、俞琴、肖蘭芳、向麟君、賀琨
|
武鋼
|
企業組
|
一等獎
|
9
|
103
|
高爐爐體水溫差無線監測及在線維護技術
|
郭之明
|
首鋼
|
企業組
|
一等獎
|
10
|
224
|
一種大型臥式套筒軋機機組
|
周西康、王薇、宋則進、馬振海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一等獎
|
11
|
184
|
一種減小六輥軋機工作輥棍徑的創新技術
|
嚴國平、艾晶、董義君、尉強、侯順軼
|
中冶南方
|
企業組
|
一等獎
|
12
|
S22
|
304不銹鋼夾雜物控制研究
|
任英
|
北京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一等獎
|
13
|
S37
|
一種新型豎灌式燒結余熱回收裝置
|
劉超、張瑩、劉鵬、郜崢、黃健
|
東北大學
|
高校組
|
一等獎
|
14
|
S55
|
全數字虛擬鋁電解槽
|
張紅亮、江南
|
中南大學
|
高校組
|
一等獎
|
15
|
54
|
一種無動力"托坯"自動分離裝置
|
閔承鑫
|
鞍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16
|
63
|
一種汽車取力箱銷軸的創新設計
|
董研
|
鞍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17
|
20
|
多層密封彈倉式熱軋板帶鋼卷庫
|
楊宏凱
|
鞍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18
|
13
|
冷軋無取向硅鋼單元主體合金元素控制技術
|
高振宇、陳春梅、李文權、張智義、李亞東
|
鞍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19
|
53
|
一種軋機主軸平衡系統技術創新
|
沈強、何冬
|
鞍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20
|
260
|
優化操作控制方式,防止脫硫物料結塊及板結
|
曹雄
|
寶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21
|
244
|
一種檢測鋼管屈服強度的液壓脹環試驗裝置
|
王嘯修
|
寶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22
|
98
|
一種節能保溫焦爐爐蓋
|
孫萌
|
寶鋼寧波
|
企業組
|
二等獎
|
23
|
70
|
設計制作"打包帶剪切裝置"和"打包扣成型裝置"
|
李二兵、祁進超、閆新波
|
德龍鋼鐵
|
企業組
|
二等獎
|
24
|
83
|
冷軋廢酸再生氧化鐵紅制備復合合金粉的研究
|
王曉暉
|
邯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25
|
84
|
邯鋼機車電子添乘系統
|
魯志勇、楊志杰、齊建斌、韓冰、曹龍海
|
邯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26
|
168
|
實現連鑄扇形段1段快速更換
|
李小軍
|
武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27
|
112
|
重軌鋼中MnS夾雜的優化控制技術
|
齊江華
|
武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28
|
111
|
減緩鋼軌魚鱗傷損工藝優化
|
費俊杰
|
武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29
|
164
|
合金試樣切割機
|
熊立波
|
武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30
|
137
|
氨法脫硫灰渣過濾工藝及設備
|
吳遠翔、靳美程、胡雙雙、胡劍濤
|
武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31
|
159
|
多點自動薄板測厚儀
|
黃雙、張旭、張俊鵬、張婷婷、徐利軍
|
武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32
|
143
|
外掛式大包下渣檢測傳感器
|
趙金峰、占時光、陳小駿、劉維、蔣俊
|
武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33
|
181
|
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電網結構優化及節能技術的研究及實踐
|
蔡惠紅、艾斌、陳亮、高巍
|
武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34
|
142
|
一種控制鋼水罐調運至連鑄大包回轉臺的通信裝置
|
黃威
|
武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35
|
169
|
一種簡易多孔圓盤計數檢測裝置在噴號機送絲功能上的開發與應用
|
周全座
|
武鋼
|
企業組
|
二等獎
|
36
|
226
|
軸承環件全自動生產線
|
曾卓、王曉冰、謝宇、戴哲、候健強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二等獎
|
37
|
204
|
超級螺母
|
穆樹亮、趙專東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二等獎
|
38
|
232
|
基于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快鍛機活動橫梁止動機構設計
|
王旭、林懷峰、王震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二等獎
|
39
|
209
|
一種螺旋線圈-紐帶組合式插入件
|
肖楠、江華、胡文超、吳啟明、劉弈兵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二等獎
|
40
|
S4
|
鐵合金用搖包濺渣護爐新技術
|
王振、張行、劉健
|
安徽工業大學
|
高校組
|
二等獎
|
41
|
S6
|
單種鐵礦性能評價體系的模型設計與軟件開發
|
吳雪健、詹同軍、簡秋生、徐斌、葉建宇
|
安徽工業大學
|
高校組
|
二等獎
|
42
|
S15
|
一種可伸縮式扒渣板
|
李菲
|
北京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二等獎
|
43
|
S34
|
高硅高磷含鉻鎳鐵水氧化脫磷及鋇渣無害化處理技術開發
|
王琦、馮浩、張樹才、朱紅春、劉國海
|
東北大學
|
高校組
|
二等獎
|
44
|
S40
|
利用火電廠大宗固廢脫硫渣制備免燒透水磚及性能研究
|
張洪友、沈惠良、于金冉、王羽臻、劉赟哲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
高校組
|
二等獎
|
45
|
S43
|
全自動煤的熱解-成焦行為綜合分析儀
|
程歡
|
遼寧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二等獎
|
46
|
S47
|
高溫紅外輻射材料與節能涂層
|
張堅義、陸磊
|
武漢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二等獎
|
47
|
S53
|
利用高爐渣開發中間包堿性覆蓋劑
|
孔維明、吳海龍、習琛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二等獎
|
48
|
5
|
穩定燒結終點降本增效節能降耗的新方法
|
孫衛山
|
鞍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49
|
45
|
用于永磁機的可調式卸礦水裝置
|
王宏志
|
鞍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50
|
14
|
440mm特厚復合鋼板開發
|
李文斌
|
鞍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51
|
22
|
高碳鋼線材生產控軋控冷工藝
|
車安
|
鞍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52
|
21
|
利用碳鋼生產線生產超級合金鋼
|
石鋒濤
|
鞍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53
|
17
|
降低冷軋廠1#線粘結缺陷現貨率
|
王曉宇
|
鞍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54
|
51
|
"多梯度"深度缺陷對比試塊
|
張宇
|
鞍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55
|
64
|
一種新型核桃殼過濾器
|
付乾坤
|
鞍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56
|
55
|
鞍鋼1780線R1主軸扁頭套增加定位裝置
|
羅針
|
鞍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57
|
257
|
穩定118#槽切出量的改進措施
|
韓洪熙
|
寶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58
|
252
|
一種鋼水提桶樣鋼樣的清潔冷卻器
|
侯治波
|
寶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59
|
268
|
"微敏捷"為寶鋼客戶提供微服務
|
梁逸
|
寶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60
|
196
|
非接觸式氣體動密封環創新改造
|
鄧新麗
|
寶鋼八一
|
企業組
|
三等獎
|
61
|
82
|
研發新型的電渣鋼鍛造工藝,提高鋼錠成材率
|
郭強、韓斌、李濤、崔鴻、孫大力
|
撫順特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62
|
86
|
180棒矯輥輥型曲線改進
|
姜文
|
杭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63
|
94
|
鐵礦山選礦生產中立式塔磨機替代傳統磨機的優越性分析
|
王超、楊雪瑩、周昆、張鴻倫、王宏菊
|
昆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64
|
96
|
提高板坯連鑄中間包控流裝置使用壽命
|
武光君
|
萊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65
|
102
|
濃鹽水深度處理研究
|
李曉穎
|
攀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66
|
89
|
高效節能泵在鋼鐵節能領域中的應用
|
金少寶
|
沙鋼淮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67
|
105
|
深孔爆破頂板崩落法處理采空區技術
|
馮文青
|
太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68
|
160
|
全自動焦炭顆粒制樣機
|
胡京可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69
|
170
|
增加扇形段液壓泵故障狀態下應急啟動控制功能
|
周全座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70
|
128
|
轉爐渣在KR法鐵水預處理脫硅、脫磷中的應用
|
夏秋雨,彭琦,黃雄偉,姚恒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71
|
141
|
煉鋼廠基于天車稱重系統的技術集成應用
|
王樹青、吳斯、楊舟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72
|
122
|
奧鋼立彎型聯連鑄機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
|
都勝朝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73
|
182
|
提高2#TRT發電量
|
汪威、唐建明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74
|
136
|
Mn-Fe-Ti氧化物體系低溫選擇性催化還原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
余麗紅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75
|
162
|
智能遙感管道堵點探測器
|
徐巍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76
|
132
|
雙探頭液位檢測裝置
|
趙金峰、占時光、陳小駿、劉維、蔣俊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77
|
145
|
一種連續退火爐露點采樣分析系統
|
鄒漢強、丁杰鋒、譚金偉、張興輝、胡琛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78
|
144
|
武鋼生產環境及重點管線3D模擬仿真系統
|
郗曉明
|
武鋼
|
企業組
|
三等獎
|
79
|
193
|
用阻尼墊片限定精軋機輥縫的新方法說明
|
王曉東
|
新余鋼鐵
|
企業組
|
三等獎
|
80
|
218
|
一種轉角度翻料裝置
|
穆樹亮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三等獎
|
81
|
216
|
無側滑控水撥料機構
|
穆樹亮、徐海亮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三等獎
|
82
|
219
|
應用TRIZ創新理論的軸類鍛件專用快鍛機組設計
|
曹英強、王震、王旭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三等獎
|
83
|
214
|
基于載波通信的拉繩開關監控系統
|
林治楠、曹桂水、王俊成、岳淳、常愛林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三等獎
|
84
|
231
|
生產過程在線監控與分析優化系統
|
顧佳晨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三等獎
|
85
|
227
|
實時數據庫及其集成應用環境
|
王樂之
|
中冶京誠
|
企業組
|
三等獎
|
86
|
S1
|
利用熱態礦渣和煤矸石制備造紙用超細無機纖維
|
高學頻
|
安徽工業大學
|
高校組
|
三等獎
|
87
|
S14
|
金屬模模具優化設計
|
高晨
|
北京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三等獎
|
88
|
S25
|
GCr15軸承鋼低倍組織孔洞缺陷形成機理與控制研究
|
王升千
|
北京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三等獎
|
89
|
S27
|
提高鋼包精煉及電渣重熔過程稀土元素收得率的新工藝
|
余樂
|
北京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三等獎
|
90
|
S26
|
一種控制微合金鋼板坯角部橫裂紋的二次冷卻方法
|
楊小剛
|
北京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三等獎
|
91
|
S35
|
自蔓延冶金清潔制備稀土硼化物超細粉新技術
|
黃秋陽、關錄奎、范世鋼
|
東北大學
|
高校組
|
三等獎
|
92
|
S36
|
一種利用鈦白廢酸無焙燒加壓浸出釩渣提釩的新型節能工藝
|
張國權、張瑩、王艷秀、黃秋陽、范世剛
|
東北大學
|
高校組
|
三等獎
|
93
|
S45
|
全景礦相地圖在燒結礦顯微結構分析中的應用研究
|
曹琨、徐維波、章東海、鄧明、王偉
|
武漢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三等獎
|
94
|
S50
|
形狀記憶合金相變特性及力學性能多功能測試儀
|
郝亞鑫、王文、徐瑞琦、朱樂樂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高校組
|
三等獎
|
聯系人:曹莉霞、趙晶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系電話:(010)65260492
傳真:(010)65124122
通訊地址:北京市東四西大街46號,1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