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產品、市場調整,推動耐材企業做強
一是調整耐材產品結構。引導耐材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行業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水平,在減少普通耐材產品、鞏固提高優勢產品的基礎上,通過加強人才引進,積極開發科技含量較高、應用領域寬廣的新型耐材產品,提高全縣耐材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2014年10月27日,該縣承辦新常態下耐火材料行業轉型升級研討會,使企業了解耐火材料行業發展方向和最新動態;縣政府與有關研究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縣耐轉辦與武漢科技大學等簽訂合作協議,指導全縣耐材企業轉型升級。該縣還全面推動產學研合作,已有36家企業與浙江大學、鄭州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同開發新產品。
二是調整提升產業設備水平。該縣引導和鼓勵耐材企業積極增加有效投入,特別是要加強以“機器換人”為核心的現代化技改,提高企業裝備工藝和技術水平。分批淘汰落后的破粉碎設備、混料設備、篩分設備、成型設備和燒成設備;實施以“先進、高效、節能”為目標,機械化、自動化、一體化為方向的“機器換人”現代化技改,全面改善破粉碎、混料、篩分、成型到包裝等工藝流程,形成完整的自動化密閉化生產線,以現代化制造模式替代粗放的傳統制造模式。2015年,該縣162家保留企業全部制訂設備提升方案,根據方案排出了178個技改項目,投入12.8億元提升設備水平。
三是調整產品市場結構。該縣引導龍頭企業開展商業模式創新,開展工程設計、工程承包和一站式服務,推動企業成為集方案設計、工程實施、維保于一體的耐火材料集成供應商,逐步推動產業生產模式從單一制造向“制造+施工+服務”轉變。積極推動耐材產品銷售重心向大鋼廠、大水泥、大電力、大化工轉變,依托與國內大企業有穩定供求關系的企業,加強協作,聯合競標,開拓國內大企業市場。同時,引導耐材企業研究國外耐材產品市場,積極與國外公司合作,鼓勵耐材企業自營出口,拓展國外市場,提高國際市場參與度。
加強管理創新,推動耐材企業做精
一是加快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該縣注意提高企業負責人對管理創新重要性的認識,組織、支持和鼓勵耐材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參加各類業務學習和專題培訓活動,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作用,通過舉辦研討會、座談會,組織考察觀摩等活動,溝通信息,交流經驗,增強能力,著力培育一支熟悉國內外市場,具有參與市場競爭力和現代管理水平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二是推進企業管理制度健全。該縣加快信息化在企業管理領域的應用,以“兩化融合”試點縣為契機,深入推進“兩化融合”,通過完善和創新管理制度,使企業的管理和運行機制更加規范合理,實現人、財、物等資源的有效配置。目前,該縣耐材行業企業全部完成6S引入管理體系,目前已全部導入管理,并按照要求完成安全生產標準化;全部企業被環保監測,排放全部達到國家標準,一線員工能夠佩戴個人防護用品,耐材企業的內部管理變化明顯。
三是加強企業發展規劃的完善。該縣參照夾浦地區紡織行業“一企一策”轉型升級方式,在整治的基礎上,逐家分析發展“瓶頸”,從技術改造、產品升級、管理創新等方面尋求突破,制訂“一企一策”轉型升級指導方案,了解掌握市場發展趨勢,出臺相關發展規劃,推出適合市場的產品和服務,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加快品牌建設,做響耐材企業品牌
一是全力推動企業股改上市。該縣針對耐材企業市場壓力大、資金緊張的情況,加快推進股改上市工作,重點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新三板市場以上的企業掛牌上市,提升耐火材料產業骨干企業通過市場整合資源的能力,力爭實現長興縣耐材企業股改上市零的突破。
二是全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引導企業樹立品牌競爭意識,為企業創建品牌提供各種支持;發動和鼓勵企業申報注冊商標,積極培育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等,擴大全縣耐材產業的影響力。在創建品牌的過程中,該縣政府部門通過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標準、計量等基礎體系,以確保企業產品質量提升。
三是全力打造耐材區域品牌。該縣強化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引導作用,成立鎂質耐材、澆注料、陶管等耐材協會分會,加快區域品牌的保護和培育。加大產業集群品牌抱團宣傳力度,對外在一些展會、展覽中組織以“中國耐火之鄉”品牌推廣宣傳,打造區域品牌,塑造良好整體形象。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增強轉變發展方式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并引導、促使企業加快轉型升級行動步伐。(來源:中國冶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