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中國聯合鋼鐵網專稿:隨著中頻爐的取締,廢鋼供應關系發生重大轉變,廢鋼也因此成為2017年黑色產業鏈熱點品種之一,與此同時,之前長期被中頻爐壓制的電爐煉鋼終于揚眉吐氣。以廢鋼為主要原料的電爐煉鋼更節能更環保,符合環保壓力日益加大的社會環境。一時間,關于中國電爐鋼發展前景爭論不斷,大力發展電爐鋼的好時機真的到了嗎? 據筆記了解,電爐鋼發展與鋼鐵蓄積量是否足夠、廢鋼獲得難易程度以及電力供應是否充足等要素密不可分。本文將從未來廢鋼產出、電力供應以及國際經驗借鑒來分析中國電爐鋼發展態勢。
我國電爐鋼現狀
盡管我國粗鋼年產量在2013年已經突破8億噸,但由于起步較晚,鋼鐵蓄積量有限等因素,電爐鋼產量占比僅為個位數,明顯低于全球以及主要發達國家。數據顯示,2016年電爐鋼產量5884萬噸,占比僅為7.3%,而同期全球電爐鋼比為25.3%,美國高達67%,德國為29.9%, 日本和韓國則分別為22.2%和30.7%。
圖1 中國與全球電爐鋼占比情況(%)

廢鋼產出將大增
廢鋼供應是否充足是決定一個國家電爐鋼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一般來說,廢鋼產出來源主要包括自產廢鋼、加工廢鋼、折舊廢鋼和進口廢鋼,其中自產廢鋼和加工廢鋼與當年粗鋼產量和鋼材消費量直接相關,而折舊廢鋼要取決于鋼鐵蓄積量以及廢鋼回收體系。
眾所周知,中國鋼鐵行業在進入2000年以后快速發展,2013年起年產量突破8億噸之后增速明顯放緩,產量進入相對平穩階段。過去十幾年持續快速發展為鋼鐵蓄積量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發達國家經驗顯示一般粗鋼產量達到峰值后鋼鐵蓄積量將大幅增長。鋼鐵蓄積量一般由一個國家粗鋼產量的累計之加減去鋼材直接凈出口和間接凈出口量,同時考慮當年廢鋼消耗量計算所得。根據模型測算,2017年我國鋼鐵蓄積量約為90億噸,2020年將突破100億噸,2025年前后則有望突破120億噸。鋼鐵蓄積量的快速增長將使得未來十年折舊廢鋼產出量將突破1.5億和2億噸,廢鋼總產出量也有望在2019年突破2億噸,2025年前后則將突破2.5億噸。
廢鋼供應充足是未來電爐鋼發展重要條件,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廢鋼回收體系仍然不夠完善,部分行業比如汽車實際回收率很低。
圖2 中國鋼鐵蓄積量將在未來十年快速增加(萬噸)

圖3 中國廢鋼產出量將很快突破2億噸(萬噸)

電力供應充沛
電力是否充裕也是發展電爐鋼的核心要素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電力裝備增加,電力需求彈性系數降到1以內,同時從發電設備年平均利用小時這一反映電力供需指標也可以看出電力富余,一般大于5500小時表明電力緊張,小于4500小時則電力富余,過去三年這一指標都低于4500,去年是3785小時。
圖4 中國發電設備年平均利用小時不斷下降(小時,%)

國際經驗借鑒
以史為鑒,有據可尋。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在很大程度對發展中國家具有較強借鑒意義。由于起步較早,發達國家如歐美日廢鋼產出量充足、廢鋼收集系統成熟且有較強的廢鋼加工和分銷能力,電爐鋼占比相對較高。
作為全球最發達經濟體,美國工業發展最早,粗鋼產量在1973年就達到峰值,為1.37億噸,當時電爐鋼比重為20%左右,隨后持續穩步上升,2016年達67%。廢鋼資源充足是重要條件,近幾年美國廢鋼協會公布的廢鋼年產出量約6500-7000萬噸,除滿足自身需求外,每年出口量超過千萬噸,是目前全球最大廢鋼出口國。
在廢鋼資源充足的同時,美國很早就推行循環經濟,出臺法規并實行一系列政策獎勵和稅收優惠措施,各行業回收率都超過60%,2013年汽車、白色家電回收率超過80%。
從美國廢鋼來源看,汽車行業占比最大。美國1900年開始發展汽車業成為世界汽車大國,1965年銷量便超過1000萬輛,近年穩定在1800萬輛左右,2013年回收近1200萬輛,約占其汽車保有量的5%。美國汽車報廢回收非常市場化,全國約有近萬家報廢汽車拆解企業,2萬多家零部件再制造企業,預計2020年回收率將達到95%。
圖5 美國粗鋼產量及電爐鋼占比(百萬噸,%)

圖6 美國主要行業回收率(%)

德國是老牌工業國家,其粗鋼產量在1974年達到5940萬噸歷史高點,之后緩慢下降并穩定在4200-4500萬噸,電爐鋼占比則由1990年的19%穩步上升至2009年的35%,近年在30%附近徘徊。與美國相似,德國廢鋼資源充足,每年除滿足內部1900萬噸左右需求的同時,出口量約800萬噸,2016年出口820萬噸,凈出口量為410萬噸。
圖7 德國電爐鋼占比觸及50%后逐年下降至30%(萬噸,%)

亞洲的日本在二戰后快速發展,且鋼鐵行業很快追趕上美國,1973年粗鋼產量達1.2億,當年電爐鋼占比為18%。隨著1973年達到第一個粗鋼峰值之后,日本廢鋼供應快速增加,引發鋼廠大力發展電爐煉鋼,1996年電爐鋼占比上升至33%。據了解,日本電爐煉鋼主要是用于生產建筑鋼材,但亞洲金融危機后,日本地產泡沫破滅、經濟低迷,電爐鋼產量隨之下降,近年電爐鋼占比穩定在22%附近。除此之外,日本鋼鐵企業集中度高并且以生產中高端板材為主也是制約電爐鋼發展的重要因素,2016年日本主要板帶材占比高達80%。近年日本廢鋼年產出量約4000-4500萬噸,其中加工廢鋼70%來源于汽車行業,出口約800萬噸。
圖8 日本粗鋼產量及電爐鋼占比(百萬噸,%)

面臨阻礙因素
盡管從廢鋼供應、電力供應以及國際經驗來看均非常有利于電爐鋼發展,但同樣也面臨長流程煉鋼優勢依然明顯、廢鋼回收體系不完善、廢鋼雖有國標但可執行性差以及中國粗鋼體量大等阻礙因素。
基于鐵礦石全球供應寬松,且國際主要礦山成本極低,再考慮我國粗鋼年產量達數億噸,千萬噸級以上鋼廠就有幾十家,因此以鐵礦石為主原料的長流程煉鋼無論是成本角度還是規模效應方面,在未來較長時間仍具有優勢。
圖9 短流程與長流程生產螺紋鋼盈利對比(元/噸,%)

除了長流程仍然具有優勢以外,我國廢鋼回收體系不夠完善,產業優惠政策可執行性不強。與此同時,廢鋼雖有國標,但難以執行,目前多執行企業自身所制訂的企業標準,同一品種不同企業名稱難以統一,導致廢鋼流通性減弱。
綜合分析認為,電爐鋼發展所需要的廢鋼產出量將呈現臺階式增長,很快突破2億噸和2.5億噸,同時電力供應充足,國際發達國家經驗也顯示電爐鋼占比多在粗鋼產量峰值出現后十年內穩步上升。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廢鋼回收體系并不完善,一些行業比如汽車回收率極低,且由于標準問題廢鋼可流通性較差。同時我國粗鋼產量全球最大,千萬噸級以上鋼廠就有幾十家,而全球鐵礦石供應寬松成本低,長流程煉鋼在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具有成本和規模優勢。基于此,電爐鋼的確進入較好發展階段,預計未來十年中國電爐鋼占比將逐步提高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