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四月繁花始盛開,八方群賢匯臨溟。4月28日,由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遼寧非金屬礦工業協會、遼寧省工業特種資源產業發展中心、遼寧科技大學、遼寧菱鎂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鞍山市委、市政府、海城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19菱鎂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鎂產業技術聯盟在海城市盛大開啟。此次論壇以海城全省縣域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鞍山市委、市政府"兩翼一體化"發展戰略,通過政產學研協同創新,不斷探索"企業+項目+人才+基金"的產業創新模式,同時通過區域協作、優勢互補,不斷加快全省菱鎂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共建世界級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鞍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韓玉起,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會長徐殿利,遼寧科技大學校長張志強等省內外領導、院士、專家、企業代表出席論壇。海城市市委書記聞然主持開幕式。
市委副書記、市長楊洪波代表海城市委、市政府致歡迎辭。他說,此次論壇的召開是海城發展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海城是一個以盛產菱鎂而著稱的城市,全市菱鎂資源保有儲量達26.4億噸,占全省的74.4%,占全國的61.8%,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其中含鎂46%以上的高品位礦石占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因此素有"世界鎂都"之稱。近年來,海城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直面菱鎂產業長期以來各自為戰、競相壓價、無序開采、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粗放發展的歷史現狀,以打造世界級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為目標,自2017年開始,全面實施以菱鎂礦山資源整合為突破的菱鎂全產業鏈整合提升和集團化運營,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已整合29家礦山企業,組建了國有控股的遼寧菱鎂礦業有限公司,實行礦山資源有計劃開采,統一定價,平臺銷售,并建立了產品計量和礦山監控系統及礦石網絡銷售平臺,有效規范了菱鎂礦開采秩序,極大地提升了菱鎂資源的市場和價格優勢。2018年,海城菱鎂產業稅收同比增長88%。同時,海城市瞄準千億級產業目標,大力發展鎂建材、鎂化工等新興產業,出臺了《海城市鎂制品項目建設指導意見》,嚴格項目準入,用政府和市場的"兩只手",通過產能和污染物排放總量置換,倒逼菱鎂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此次高峰論壇的舉辦,無疑將為菱鎂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注入新的動力。
本次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所與海城大德廣鎂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鎂建材合作開發項目;東北大學與海城鎂礦耐火材料總廠鎂耐火合作開發項目;沈陽化工大學與遼寧精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鎂化工合作開發項目;遼寧科技大學與海城市峰馳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鎂建材及研究院合作開發項目;沈陽化工大學與鞍山華信重工有限公司窯爐改造和鎂制品合生產線合作開發項目;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與遼寧菱鎂礦業有限公司礦山復墾、環境監測合作開發項目;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與遼寧東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鎂化工合作開發項目;遼寧科技大學與海城鎂礦耐火材料總廠窯爐設計改造合作開發項目;海城市與大石橋市合作發展"飛地經濟"依次舉行簽約儀式。
韓玉起在論壇上說,鞍山地區,特別是海城地區菱鎂資源十分豐富,菱鎂礦作為自然厚賜給海城市的獨特物產 資源,如何使之得到最大化、最優化的利用一直是鞍山和海城兩級關心關注的重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城市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兩級攜手,始終把菱鎂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中。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到遼寧考察并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后,海城市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充分認清鞍山發展短板、優勢和新動能的基礎上,結合鞍山實際,確立了"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更是把發展壯大菱鎂產業作為其中的關鍵一環,擺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鞍山的菱鎂產業,在經歷了近兩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菱鎂礦山整合以及全鏈條污染防治后,固有的發展障礙已經基本破除,資源優勢向市場優勢、價格優勢的轉化已經初具雛形,僅海城地區2018年菱鎂稅收就實現16.62億元,同比增長了88%。本次論壇的舉辦以及論壇上一系列成果的出現,標志著菱鎂產業發展將進一步步入振興的"快車道",讓海城市距離打造千億級菱鎂產業基地的目標又近了一步,對裝備制造、鋼鐵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其他產業發展也必將起到積極的示范促進作用。相信伴隨著一個個人才的引進、一項項技術的轉化、一批批項目的上馬,必將匯聚成鞍山振興發展的澎湃大潮。
高峰論壇由遼寧科技大學羅旭東院長主持,武漢理工大學王發洲副校長,濟南大學葉正茂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常鈞教授分別作報告。隨后,與會專家領導還實地考察了海城市后英集團、海鳴礦業有限公司、遼寧東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