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瑞泰馬鋼工作人員在"透明工廠"操作平臺查看車間配料情況
年產能達4萬噸的生產線,面積逾1萬平方米的廠房內,幾乎看不到人影;密集的物料箱或裝或卸,行云流水,快速精準......走進位于雨山經開區的瑞泰馬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泰馬鋼")節能環保型高溫材料數字化生產車間,由全自動上料配料系統、智能檢測裝備等一系列數字化設備組成的生產線正高效運轉,生產質量穩定的高性能不定形耐火材料。
從38個人到9個人,同一產能生產線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帶來的不僅僅是人數上的驟減;讓算法代替決策,從而擇優作出有力決定,將成為未來企業"互聯網 "模式下的新出路......瑞泰馬鋼正是這條新出路上的"探路者"。
"保姆系統"讓信息同步串聯
"您有一條信息未處理。"當瑞泰馬鋼的制造部門點開PMS(生產管控系統)的這條信息,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條完整的訂單信息鏈--營銷部門提供的訂單量及建議交貨期、科技質量部分析得出的配方工藝、采購部計算得出的原料種類和數量等;制造部門只需將訂單及時推送到分廠,系統便會在分廠的月度計劃里自動生成計劃生產時間和生產設備的信息,再反饋給營銷部門;當所有部門的數據都反饋后,營銷部門便能掌握產品的實際交貨期。而這些繁瑣的步驟,如今幾乎是日結日清。
"在過去原耐火廠的時期,所有的生產流程工序都是紙質化的,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審定。要等各部門報計劃來了以后,才能合理推算出大致交貨日期,而這還是建立在各部門計劃較為客觀的基礎上。"瑞泰馬鋼總經理助理汪家勝介紹說,2017年,瑞泰馬鋼由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上市企業瑞泰科技公司與馬鋼集團按照6:4的股權合資成立,主要建設節能環保型高溫材料智能化制造基地及創新中心項目。瑞泰馬鋼轉型后,就積極探索無紙化辦公、信息化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推動其迅速躍至耐火材料領域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地位。
"通過智能化升級,整個生產過程可一鍵操作、全程監測,企業實現了運營成本最低化、生產效率最大化和產品品質最優化。"汪家勝說,節能環保型高溫材料智能化制造基地采用德國、日本等國家先進的智能制造裝備,搭建全流程智能化、自動化管理和操作系統,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最新版本。
"今年以來,我們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貫徹落實全市‘產業升級突破年'動員大會精神,搶抓‘新基建'機遇,與騰訊微瓴聯手打造了‘透明工廠',讓數據實時反饋,目前已進入了試運行階段。"汪家勝介紹說,從原料進廠開始,產品的專屬二維碼便自動生成,一直到交至用戶,整個產品生產周期有了全流程身份認證。"傳統的系統可能更專注于生產流程,‘透明工廠'的包容度甚至囊括了財務數據,細微到生產所消耗的每一度電都能從‘透明工廠'中自動生成折算出來,徹底打破了‘信息孤島'。"
車間"智變"讓決策更科學
所謂"透明工廠",是瑞泰馬鋼聯合飛馬智科、騰訊微瓴,通過智能綜合物聯網平臺將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設備及相關信息化系統深度融合,打通端到端的數據連接,最終實現的目標。
"廠區漫游畫面是按照1:1建模用3D動畫展示的。在‘產線'模塊,可以清晰地看到瑞泰馬鋼目前擁有的三條節能環保型智能化生產線,以及每條產線的工藝流程,直至產品客戶端使用情況。"汪家勝以"鋼包襯生產線"為例,從原料立體智能倉儲界面,展示了設備、物料的信息以及倉位狀態等,"在途預報""日入庫量""日出庫量"以及"實時庫存"等重要生產數據都能夠實時呈現;由于集成了WMS(倉庫管理系統)、PMS(生產管控系統)以及NC(大型企業管理與電子商務平臺)等系統數據,系統還能夠通過AI(人工智能)分析顯示庫存和質量管控信息、倉位及所存儲原料信息。"任務指令輸入后,智能小車就會自動開始執行上料指令,這中間配料、混練等每道工序都由電腦精準控制,工作環境等質量信息也全流程監控,與標準工藝實時對比,稍有偏差,系統就會及時提示并報警。"
以"互聯網 "思維對傳統制造業"嫁接"智能化改造,是傳統制造企業提質增效升級的必然選擇。在瑞泰馬鋼的"透明工廠"解決方案里,通過BI(商業智能)分析,后期可實現日、月、年工序能耗分析和工序效率分析、成本分析等,可以實時分析公司能源日成本、月成本等生產經營數據;通過AI(人工智能)分析,可自動導出生產各類數據報表,呈現生產經營數據,便于管理人員實時掌握生產經營狀況,輔助決策分析,讓決策更精準、更科學。
"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后,公司的產能、產效翻番,去年3條生產線年產9萬噸。"汪家勝介紹說,瑞泰馬鋼通過"透明工廠"建設,打通了公司信息流(從設備層到管理經營層),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異構數據匯集到微瓴平臺,通過智能機器人、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的運用,解決質量、效益低下,創新能力不足,產品難以跟蹤等行業痛點,從而達到生產設備網絡化、生產數據可視化、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無人化等目的。"作為行業副會長單位,下一步,瑞泰馬鋼將繼續打造智能化、自動化‘兩化'融合為基調的現代化生產企業,繼續做好行業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