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網】
4月的河南新密市伏羲山,綠樹伴著各樣的花兒,如同一幅多彩的畫卷。山上20臺白色的"大風車"迎風旋轉。這些年發電量達11000萬千瓦時的發電機組是當地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城市發展的寫照。
提起這些"大風車",該地風電站技術員徐建峰每每想起安裝時的情景,心里就有些發酸。但看到這些"大風車"帶來的益處,心中又有說不出的快樂。
"剛接手項目的時候,正值寒冬,為了能盡快發電,隊員們在接近零下20攝氏度的情況下,頂著皚皚白雪,抬著設備,奔走在檢修道路上。"徐建峰說,手凍得僵住時,就捧起雪在手里摩擦,使手柔軟一些,能拿得住東西,直到風機正常運行才如釋重負。
如今,這些發電機組與燃煤電廠相比,以供電煤耗每千瓦時307克計,每年可節約標煤3.377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合計500余噸,同時減少了二氧化碳、灰渣和廢水排放。每當看到這些數字,徐建峰和他的隊友們心中洋溢著自豪。
"火力發電的原材料是煤,這對新密來說,曾是個沉重的數字。而風電以及其他新能源的利用,大大改觀了這一現狀。"該風電站站長郭亮說。
新密市曾是全國知名的"煤城",是產煤大縣,也是用煤大縣。從"黑"到"綠",該市能源"清潔轉身",也曾經歷過陣痛。
新密市耐火材料行業作為新密市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先后被命名為"國家耐火材料產業基地""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六分之一,產品涵蓋鋼鐵、水泥、玻璃等9大門類,這些企業都曾是以煤作為燃料。
如何實現耐火材料企業"轉身"清潔能源?新密采取了聯合重組、淘汰產能、清潔生產等一系列措施,先后關閉淘汰2300多座能耗高、污染重的燃煤窯爐。全市耐材企業原來500多家,目前保留305家。
"起初,許多企業主對煤改氣不理解、不愿改。"鄭州市生態環境局新密分局工作人員說,以前的耐火材料企業以煤炭為燃料,設備簡陋,污染嚴重。如今,經過治理,耐火材料企業"轉身"清潔能源,在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上取得了雙贏,為行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今,新密市耐火材料產量900萬噸,專項整治后直接減少燃煤200萬噸,減排煙塵10750噸、二氧化硫16640噸、氮氧化物21395噸。河南凱翔實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經過技改后的生產線比過去更環保,耗能也比之前下降30%左右。
從"黑"到"綠"的能源升級,讓新密耐火材料"浴火重生",不但沒有改變其在當地支柱產業的地位,反而以能源更新為契機,更新技術,使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企業也不斷壯大。
據知,該地耐火材料企業不斷拓寬國際市場,產品銷往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并向東南亞、中歐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延伸。新密還與國家鐵路運輸部門達成合作協議,增設特色耐材中歐專列。產品出口在全省獨領風騷,被國家命名為"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
風力發電、耐火材料企業煤改氣是新密清潔能源利用、改善生態環境,為打造"零碳新密"的縮影。與此同時,2021年新密市還被列入河南省66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縣市。
走進新密市大隗鎮,村居屋頂上、企業廠房上,錯落有致的太陽能光伏板,是新密市清潔能源利用的真實寫照。
"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是資產收益的有效方式,在光伏建設的同時公司也會同時配置儲能裝置,更好地利用綠色電能為企業節約用電。"鄭州遠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盧曉偉說,裝上太陽能發電板既不影響公司正常生產,又保護了環境,還能減少資金的支出,是一舉三得的好事。
"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讓新密市工商業、農戶享受到‘陽光福利'的同時,也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既為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也為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新密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