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2月25日上午,參加中國菱鎂行業協會(海城)菱鎂研發中心正式開班儀式的中國菱鎂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文杰就海城菱鎂資源開發利用及全國菱鎂產業發展等問題,接受了專訪,他希望未來3到5年內,海城鎂制品企業將被全部打造成為科技型企業。
正視潛力巨大的菱鎂產業市場
按照劉文杰的話說,菱鎂制成品是“墻內開花墻外香”,他認為,國外對于菱鎂制成品的認知程度比國內要高。
“國際上在早些年前就已經認可了菱鎂制成品的耐火、高強度、無污染等特性,根據這些特點不斷研發出耐火材料、鎂合金、工藝品及鎂制藥等中高端產品,并迅速占領產業鏈的中上游。近些年,國內也開始認識到菱鎂產業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劉文杰表示,在菱鎂產業龐大的市場需求面前,海城的資源優勢卻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單獨拿鎂建材來說,這種建筑材料的強度比水泥硬,而且還具有零放射性、耐火等特點。鎂建材的阻燃效果最少能持續一小時以上,而石膏板在這么長時間內,早已成粉末狀。而且目前廣泛應用的很多防火材料,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釋放有毒氣體的隱患。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鎂和氯化鎂。”就海城來說,劉文杰認為海城的優勢在于氧化鎂資源豐富,這是其他地區甚至國家沒有的資源優勢,而氯化鎂原本就是海水或鹽湖水提取過后的剩余物,將兩者分開銷售,成本都相對較低,處于產業鏈的下游產品。如果能將兩者充分利用在一起,就可以生產出鎂建材等菱鎂產業中上游甚至高尖端產品,其產品附加值、市場潛力,不容小視。
據劉文杰介紹,鎂建材中的玻鎂板在臺灣甚至被戲稱為“魔鬼板”,就是因為在生產過程中不是簡單地將氯化鎂和氧化鎂混合在一起,而是要時刻監控溫度、配方比例等等至少15個關鍵生產節點。“在國內眾多企業中,都是父一輩花了一輩子時間來琢磨其中的規律,然后傳給子一輩。資金的投入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對于菱鎂產業的一種執著。”正因如此,如果海城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優勢,加大科技投入,擺脫原有的資源型經濟,并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勢必會對產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